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認識台灣:空間資料分析
Understanding Taiwan:gis and Spatial Analysis 
開課學期
100-1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人口學程  
授課教師
鄧志松 
課號
NtlDev1041 
課程識別碼
341 115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新501 
備註
本課程可抵原共同必修課程-本國憲法與公民教育。兼通識56*。
總人數上限:63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01spatialtw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教導同學運用最新電腦工作,進行歷史人文資料的空間分析。本學期以孫中山傳奇的一生為主軸,檢視其人其事,除了文本的閱讀與討論外,以Google Earth 為工具,進行歷史素材的整理與空間探索。與傳統歷史研究最大的差異是,本課程運用GIS (地理資訊系統)為工具,整理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後脈络,突顯其時空意義,進而思考歷史的因果。修課同學分組,針對指定主題,繳交作業,並參與課程討論,以熟悉歷史多元觀點的論辯模式。 

課程目標
同學修完課程後,對孫中山領導的中國革命會有基本的認識,同時瞭解GIS的基本概念,並且靈活電腦工具,進行歷史議題的空間探索,更重要的是學會客觀分析與多元論辯的習慣,有助於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。 
課程要求
本課程每週上課三個小時,前兩個小時由老師講授,第三個小時由助教帶討論。
課程設計主要分四部分:第一部分為方法與理論,介紹歷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注意事項,以及有關革命的各種理論,以作為歷史探究的基礎;第二部分為GIS與相關軟體介紹,本課程採用Google Earth 作為分析工具,同學必須熟悉其操作,及KML程式語言;第三部革命的起源及其進程,針對與孫中山有關的諸議題進行討論。第四部分為同學的小組報告,各組成果展示與觀摹,收相互學習之效。
助教帶討論,主要是檢討作業、解答電腦操作上的問題,同時設計問題,進行課堂討論。不過,上討論課前,同學必須閱讀指定的資料,以加強討論的深度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參與 
10% 
 
2. 
作業 
60% 
共有四次作業 
3. 
期未報告 
3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  課程主旨,GIS 與Google Earth 與社會科學量化分析的結合 
第2週
  Earth: 下載與安裝、點線面圖層、目錄與設定、照片、存檔。 
第3週
  時地資料庫:設定快捷、時地圖層、圖說圖層、已選圖層。  
第4週
  資料庫建置:時地、人物、圖說、組織工作表格式。 
第5週
  KML:KML語言、手繪圖層、文字標題、專題設定。 
第6週
  分組報告:孫中山時空資料庫的應用。
 
第7週
  新的研究面向:社會網絡分析 
第8週
  NodeXL:下載安裝、匯入資料、變數計算、輸出設定、繪圖與探索 
第9週
  新的視野看革命:清未革命組織的社會網絡 
第10週
  基本統計、變數計算 
第11週
  社會科學量化研究的應用:描述、推論、建立模型 
第12週
  社會科學量化分析的應用:什麼因素決定革命黨人的命運或宦途? 
第13週
  基本統計。 
第14週
  影片欣賞 
第15週
  期末報告與討論一 
第16週
  期未報告與討論二 
第17週
  期未報告與討論三